315黑猫投诉-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 安徽站

过年了,听说你又去理发店当了大冤种?

DoNews2025.02.03 09:25

 撰文 | 雁  秋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韩剧《请回答1988》剧照

过年烫头,是国人最倔强的仪式感。平时轻易不烫的头,过年一周必烫。

不光头发,从眼睫毛到指甲盖,统统都是「过年的战场」。只要扮相好,村里的狗也知道你混得好。

不过,年年烫头,年年后悔。大多数人依旧没能选对Tony老师:他们三分关心、五分沉思、十分殷勤地按住你的肩膀,主打一个「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更要命的是,对结果的满意程度,往往与投入的时间与金钱不成正比。

豆瓣上有一个“烫头失败组”,创建于2020年2月,至今已有284283名组员。小组的简介写道:“祝大家下一个tony老师更好。”

 打开小红书,搜索“烫头失败”,你也会收获无数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样本。

 人们一边含泪把#理发师才是最需要考证#的话题送上热搜,一边期待自己下一次遇到的Tony老师可以不负所托。 人们一边含泪把#理发师才是最需要考证#的话题送上热搜,一边期待自己下一次遇到的Tony老师可以不负所托。

一、天下苦“懂人话”的Tony久已

 理发店的槽点,一本书都写不完。

他们能提供头发染色、烫卷、护理,甚至连皮肤保养、面部SPA都能一站式解决。工作人员的头衔统统高大上:店长、总监、督导、首席、国际大师,不知道的还以为进入了什么商务圈子。

到理发环节,槽点就更多了。

首先,不管你是什么需求,店员统一会来个三连问,“您有提前预约吗?”“您有指定的老师吗?”“您要剪什么价位?”

接下来,Tony会通过对讲机叫人给你洗头,然后那人从离你不到一米的地方过来,派头十足。

坐到位子上,Tony会看一眼你的头发,问你上一次在哪里剪的、什么时候剪的。假如你没染发,就说染个发色显年轻;染了发,就会劝你换个发色换个心情;如果你刚烫染完,没关系,还可以做个发质护理和头皮保养……

最后你发现,无论怎么沟通,Tony都get不到你的心趴上。此时你选择掏出一张网图,往往会得到Tony的回绝,“这一次性染不出来”“打过光的,现实里没这种颜色”。

就算没有以上种种幺蛾子,这几年理发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本来几十块剪一次头发,现在动不动就要一两百。就算没有以上种种幺蛾子,这几年理发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本来几十块剪一次头发,现在动不动就要一两百。

至于更「精细化」的染/烫/直,价格更是无法直视。头顶分“区域”理发,通经络按“条”计算,会员充值有“套娃”般复杂操作,更是成为消费投诉的顽疾之一。

据DoNews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编辑,她去理发店就遇到了不太顺利的事。据DoNews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编辑,她去理发店就遇到了不太顺利的事。

染发之前,她先和Tony说清楚消费的方式(从会员卡里扣),“没想到对方似乎有意用专业术语把事情变复杂,让你多花钱,他说4度的颜色和7度不一样,然后不进行任何解释,拿来一个发色板让我自己看,当时真的很想走人。”

由于体验不快,这位编辑决定放弃染发,并提出要把卡里剩下的钱拿出来,不料店家却以“消费不满5次无法退钱”的理由拒绝了。后来她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店员之所以这么「肆无忌惮」,或许正因为办了卡。

“这几乎就把你套牢了,想要花掉这钱就得在他这儿弄,态度好或者不太好都没什么影响,反而那种没办卡的新人会得到更多优待,因为他们不确定你下一次还会不会来。”

类似这样的价格问题屡有发生,2024年底,“小伙想花30元理发结果花了2万多”一事引发热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据当事人小董描述,他原本‬只是想花30元‬‬剪头发‬,但是‬在‬洗头‬的‬时候‬一名‬女生‬给‬他‬按摩‬颈椎‬。‬在该‬女生‬的‬怂恿‬下‬,他来到‬二楼‬按摩,后来进来‬三个‬女技师‬,整个‬过程‬一个‬多小时‬,随后她们向其开出20800元的账单。后来经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调解,双方就退款事项达成一致。

图源:齐鲁晚报果然视频图源:齐鲁晚报果然视频

无独有偶,年仅16岁的少年独自一人去街边的理发店告诉店员,“理个头烫个头”。理发师什么也没说就给少年打理头发,最后付钱的时候一张嘴要4000块。

少年报警后,店家表示,“如果事先沟通过,就不要他赔钱”,遭民警回怼,“下一次做什么头多少钱,能不能贴上去?”

这些乱象再次为行业敲响警钟:收费标准、价格公示以及预付费管理是否合法合规?在此过程中,消费者有没有被诱导、被套路甚至被欺诈、被强制?

老百姓越来越无奈,理发美发虽说是“头顶大事”,但更是普通的民生需求,怎么就这么多糟心事呢?

二、非必要不烫头,极简过年

消费主义盛行,有人硬咬着牙对此趋之若鹜,但有人也选择放过自己。

近年来,烫发在春节期间似乎并不那么受欢迎了。北京某家连锁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表示,人们一般集中在大年三十前一个星期和一个月前,“除夕前一个星期来做,是踩着点刚忙完 ,很多人会提前一个月,因为烫染过的头发一个月之后会更自然。”

不过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往年客流量最大时一天两三百人,店里根本没时间休息,今年晚上9点多就能结束营业。

韩女士以往年前都会在这家店做套剪染烫一条龙,不过今年她打算只剪发,“烫染头发的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一待就是大半天,而且花销也不小,今年把钱和时间都省出来,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这种趋势反映出了当前消费者在理发选择上的变化。

首先,经济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考虑。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人们开始寻找更经济的消费方式。非必要不剪不染不烫,里外里能省下大几千块钱。

其次,技术的普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有许多便捷的染发产品,也有在线教程和视频,消费者在家就可以完成,方便的同时价格也比店里便宜不少。

此外,时间的灵活性也是一个因素。去理发店通常需要预约,而在家自己动手则可以随时进行,更加符合忙碌生活的需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染发剂的基本原理是强行打开发丝表面的毛鳞片,促使染料渗入发丝,然后在发丝内着色。有时为使颜色持久还会染色前再漂一次头发,经过漂白剂的“添油加醋”,对头发及头皮的伤害将更大。

常有人说染发致癌,这不是危言耸听。世界著名《英国医学期刊》(BMJ)曾在2020年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该报告随访36年,涉及近12万名女性,调查了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癌症风险和死亡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大多数癌症风险和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并不相关,但一些基底细胞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有所增加。

甚至有染发染出淋巴结肿大的,据描述,弄完之后头发一绺绺粘成条,洗不顺梳不开,隔天枕头湿了一摊像血块的东西。往后脖子一摸,被诊断出“皮下低回声结节”的肿块,也就是淋巴结。

图源:B站@黑心少奶奶图源:B站@黑心少奶奶

发型设计目的是为了提升造型感,增加时髦度。现在拉低气质不说,还影响了健康,简直舍本逐末。

看看周边不难发现,人们不再追求黄、粉、红所谓的潮色,开始强调接受自己独特的外貌特点,甚至是悄悄放弃过多的美妆和修饰,追求“原生态”。

头发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挺好,谁说黑长直就不是一种美?

再说,年前集中美发、美甲、准备战袍这些事情,本是个人选择,如今倒成了社会现象。所谓“辛苦一年,必须用物质奖励自己”的消费观,其实就是人们追求所谓仪式感,不小心掉入的攀比陷阱。

但这样的操作往往只会瘪掉自己的钱包,徒增一些生活压力罢了。你过得好不好,其实自己心里面最清楚。这样咬碎了牙往肚里咽,其实才是委屈自己。

也不是说过年要摈弃仪式感,大家辛苦一年,到头好不容易有了几天休息日,想漂漂亮亮地过个年,无可厚非。但在消费时,还是回归到最朴素的消费三连问吧:

“我需要吗?”

“我喜欢吗?”

“我负担得起吗?”

极简过年,也不会真的失掉年味。过年,过的是热闹,过的是开心,过的是传统习俗。谁说吃清淡食物、过朴素生活,就不是富足又开心的日子?

正如汪曾祺所言:

年究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我想,年首先是精神……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它们凝聚了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愿。

最后:

《文明诚信投诉公约》

我要投诉

24小时有效投诉12278

累计有效投诉23678868

黑猫投诉
黑猫投诉
官方邮箱:heimaotousu@vip.sina.com

合作机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全国消费品缺陷线索检测协作网
APP风险检测
新浪人民调解委员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
金盾
新京报智库

合作媒体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 工人日报 法治日报 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日报 证券日报 中国交通广播
央广网经济之声天天315 财经网 中国商网 华夏时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网财经 中国科技投资 中国食品报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报告 新京报 北青网 千龙网 新闻晨报 新快网 鲁网 山东商报 泰山财经 齐鲁晚报
钱江晚报 燕赵都市报 潇湘晨报 金陵晚报 安徽商报 陕西日报 中国城市新闻网 今日女报 消费者报道 差评

合作律所

  •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 岳成律师事务所
  • 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
  • 泽普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